坑槽修补工艺研究
5 坑槽的压实
将定量投入到坑槽内的修补材料摊铺、整平后,必须再对修补材料进行充分的压实。在对坑槽进行压实时,首先压实坑槽边缘的修补材料,使其填入坑槽中,再压实中间的修补材料,并连续不断地向边缘移动压实,且每次应重叠压实一定的宽度。这种压实办法不仅使坑槽边的料不会掉落出坑外,而且还有助于将坑槽内的修补材料向四周挤压,使其与原有路面的壁面压紧。压实装置的压实头应稍小一些,一般不要**过坑槽的尺寸。压实头小一些,有利于增加压实应力,提高压实效果。假如坑槽尺寸比压实头还小,可能会使修补材料不能完全压入坑槽内,从而造成修补坑槽表面略**原有路面。
6 封边修整工作
为了提高坑槽边缘新旧料接缝的耐水性和粘结强度,可对其进行封边处理。坑槽修补的封边材料与裂缝填封材料类似,可以是热沥青、热改性沥青(用于热拌料的*性修补),也可以是乳化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(用于冷拌料的修补),并通过**的喷洒杆将封边材料均匀、连续地喷洒在新料与旧料接缝上,再用“U”形或“V”形橡胶辊,将封边材料成型为无槽帖封式的结构型式,只是其厚度可以再薄一些,而宽度不变。同时,为了防止封边材料出现轮印或引起溜滑问题,可以在其上均匀地、薄薄地覆盖一层干净的石屑或砂,对其加以保护。
对于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补维修的坑槽,应采取自然冷却的办法,待坑槽表面修补材料温度低于50℃后方可开放交通。
路面坑槽修补过程
1、开挖维修界面 :根据病害面积特点,首先划出修补范围的轮廓线。用切割机进行切割。按照圆洞方补,斜洞正补的原则,使维修面成矩形,四周同路面标线平行或垂直,范围根据表面病害实际范围向四周扩大5-10cm。
2、凿出病害面层:凿出病害面层时要根据上中下面层次序,结合病害涉及的层次依次处理,病害发生到哪一层就要处理到哪一层。确保处理彻底。
3、处理裸露面:用吹风机和刷子清理路槽里的碎屑,对清理干净的路槽用乳化沥青均匀涂刷坑槽底部及四周槽壁,涂刷量约0.3~0.5kg千克每立方米。
4、回填混合料:向修补区域分层填人新的沥青混合料(控制沥青混合料出仓的温度在120~140摄氏度左右)。采用人工摊铺,同时人工找平,并清除混合料中的杂质和大粒径石料,使新路面高度比原路面高1-2cm,边缘接缝处和新路面表面使用细集料。
5、分层碾压:用激振力不小于15KN的压路机进行压实。对于目前结构层的碾压,采用分4层(维修厚度≥16cm)碾压。温度控制在70一90摄氏度。在分层碾压时,要注意坑槽边缘沥青混合料形成的碾压死角。对于这种情况,先采用振捣夯对周边进行压实,再用小型压路机进行压实。对于上面层的碾压,先沿接缝处静压1-2遍。后逐步向中间碾压,后采用振动碾压3~5遍,先横向。后纵向,保证坑槽修补的压实度和平整度。后在接缝边缘灌入普通沥青,起到防水作用,进一步提高接缝处的质量。
6、清理作业区域:开放交通,通常夏季开放交通略晚。